京郊有处“不老泉” 城里人驱车过来打水

来源:乐鱼app    发布时间:2023-10-14 14:57:36

  新京报讯(记者 周怀宗 摄影 王颖)“这里都是纯天然的山泉水,每天都有很多人来这里接水,人多的时候要排两三个小时”。5月10日,小长假过后的第一个周末,记者在京西门头沟多个山泉处看到,不少居民排队打山泉水。记者发现,不同的山泉附近,都有标识牌,有的标识生活用水,有的则标识为“非饮用水”,在“非饮用水”处,有附近居民在用泉水洗车。

  沿京昆线一直往西,在永定镇艾洼村附近,定都峰山脚下,有一处网红取水点——不老泉。

  不老泉位于半山腰,只有一条路可以上山,在山下就能看到远处定都峰上的定都阁。5月10日,记者在山下的路上看到,一路有许多打水居民上山,有的用小推车装着空桶上山,有的用自行车带着桶前行。

  在上山的路上,记者遇到一位六十岁左右的老人,他推着自行车上山,车上挂着空桶。

  他和记者说,自己是附近村里的居民,多年来一直在山上打水喝,每次打回几桶,可以喝三四天。

  从山下到不老泉,驱车需要10分钟左右。泉水位于公路下方,有一条土路可以下去,路边停着许多车,几乎都是过来打水的。

  沿着斜坡往下二三十米左右,就是不老泉所在地。记者看到,这里已经聚集了十多个人,每人都带着大小不等的空桶,最少的两三个,多的十几个。

  水管的上方,立着一块石碑,碑上有“不老泉”的字样,另一面有铭文,显示不老泉始建于1736年,四季长流,最新一次修葺时间为2018年。

  不老泉有多处泉眼,可以接水的有上下两处,上泉眼水流较小,接满一个纯净水桶需要8分钟左右,下泉眼较大,接满纯净水桶需要3分钟左右。

  此外,还有不少更细的泉眼,同样由塑料水管引出地表,但水流只有火柴棍粗细,因此无人接水。

  除了不老泉,京西山里,还有多处接水点,都是山泉水。记者走访发现,几乎每一处接水点,都有居民在接水。

  在潭王路南涧村附近的一处盘山路上,有接连两处接水点,位于公路的两侧,应是同一眼泉水。

  在其中一侧的接水点,记者看到,有居民在这里排队接水,但人数较少。此处的水流较不老泉更大,但因为地处深山,接水的都是附近居民,人比较少。

  公路下方的接水点处,则立着一个“非饮用水”的标识牌,有居民在山泉旁洗车。她告诉记者,她就是旁边村里的居民,这里的人从小就吃这眼泉的泉水,现在有了自来水,但还是有人更喜欢山泉水。

  为什么下方的泉水会被标识为“非饮用水”,她认为原因是有一段暴露在地表。记者也发现,下方泉眼的出水口上方两米左右,泉水确实露出了地表。

  一位同样在洗车的居民和记者说,不少附近的居民都在公路下侧的这处泉眼洗车,“要接饮用水的话,就在上面,洗车就来下面”。

  除了不老泉和南涧村附近的山泉之外,记者当日还在门头沟多处见到了可以接山泉水的接水点,每处都有居民在接水。

  在采访中,记者看出,接水的人并非全都是附近居民,还有不少住在市区的市民,一趟来回得驱车上百公里,来接山泉水。一位家住西城的居民表示,他每周都要来接两到三次水,“山泉水泡茶,比自来水好”,他说。

  不少接水的居民都认为,山泉水口感更好,同时,因为纯天然的因素,也更健康。但事实真的如此吗?记者正常采访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,他表示,和全程质量管控的自来水不同,野外的山泉水具有不确定性,因此饮用野外山泉水要谨慎。

  “当下人们逐渐重视健康,许多人追求纯天然饮品、食品,这种想法是积极的”,钮文异说,“但从公共卫生的角度看,对野外天然的食物、水还是要格外谨慎。追求野外山泉水,和追求野味有一定的相关性,野外的山泉水也可以看成是野生的水。这些年来,许多新的传染性疾病,和人类开拓新的食物来源是有很大关系的,这次疫情也告诉我们,应该提升个人的健康素养,把住病从口入的关口”。

  居民日常饮用的自来水,有一整套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,钮文异说,“从源头到管道,再到居民家中,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。但野外的山泉水不同,既没有经过检测,也没有经过处理,更没有所有的环节上的质量控制。不可否认,可能确实有山泉水能够达到饮用标准,但也不排除出现重金属超标、水质被污染等情况”。

  记者注意到,此前曾有不少报道,显示山泉水并不一定更健康。本报此前也曾有过有关报道,显示京西多处山泉水检测出总大肠菌群。同时,山东、福建等地也都曾有过山泉水受到污染,大肠杆菌超标的报道。对此,钮文异表示,“野外山泉水的质量,和当地土壤、环境等有密切的关系,有时候看上去很清澈,但不一定真的无污染。对这样的水一定要慎重,至少要烧开以后再用,不能直接饮用。直接喝生水,病从口入的风险很大。如果要长时间喝,建议送到检验测试的机构检测一下,确实没问题的话,就可以完全放心喝了”。